胃酸这么历害,当然它得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工具--胃黏膜,这个胃黏膜表面上涂着一层不断产生的厚厚的碱性黏液,黏液会随时和冲过来的胃酸中和,所以能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的腐蚀。至于这些碱性的胃黏液从哪里来,胃又怎么能既产生酸,又产生碱,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当然我可以回答,但估计只会让你视若天书,这份罪还是让医学生受去吧。

有人又会问,如果胃酸太强太多了,或者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受破坏了呢,那么它不是直接暴露在强酸环境下了吗?这个问题问得妙,所以娇嫩的胃黏膜哪是胃酸的对手,轻则可使人患上胃炎,重则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

任何破坏胃黏膜防御"阵地"的行为都可能给我们的胃带来灾难,如幽门螺旋杆菌就是一个破坏分子,它通过在防御"阵地"上到处挖孔,使得我们的碱性屏障就像被小虫子钻出的千疮百孔的铠甲一般,让胃中的酸水漏了进来;而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的一个副作用就是降低碱性屏障的防卫能力,非甾体消炎药的同党还有烟、酒、辛辣食品、长期的情绪紧张等。

此外,对胃黏膜的防御能力造成损伤的还有应激,所谓应激是表示人体在面临重大灾难,如大手术、严重创伤、某些器官的严重病变,或者是处于严重的精神打击下,发生这些情况时,人体王国能觉察到国家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于是调动全身的防御能力去应付受伤的部位或器官,先熬过这一阵子,把人体王国守护住,别的问题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重大应激情况下,人体会大量地减少胃肠道的供氧、供血,把省出来的能源供往灾区;而胃肠道供氧、供血减少后,碱性防御屏障的防御能力会大大下降,会导致急性胃炎或急性胃穿孔--不过对于此,我们无从抱怨,毕竟人体王国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对,命都没了,保护胃有什么用呢?先把命给保住了,以后的问题再慢慢解决。

如果长期的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酸反复腐蚀黏膜则容易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此病除了引起病人经常的腹部疼痛外,还可能引起消化道穿孔或大出血。

胃黏膜屏障被破坏后,胃酸就会腐蚀胃壁粘膜,如果腐蚀到粘膜下的血管,则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到消化道中,在各种消化液的作用下,会从红色变成咖啡色或黑色,于是就形成黑便(出现黑色稀便一般是消化道出血的征兆)。

如果出血量较大,血液会从口中呕出,成咖啡样血块,呕出的血液颜色越红,则表示出血量越大。如果胃酸腐蚀胃黏膜形成较深的溃疡,并穿透胃黏膜,那么便成了胃穿孔。

胃穿孔后,胃酸从穿孔处流入腹内,病人会突发地感到上腹部一阵剧痛,再慢慢地感到全腹部疼痛,且腹部硬梆梆的,这就是胃酸流入腹内引起广泛腹腔内炎症的症状。

那么对于胃炎、胃溃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多数人都想知道,因为我们当中患有胃肠不适的人比比皆是,而这大多是由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1)饮食无规律

本来人体的胃酸分泌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它算计着大概该吃饭了,所以胃酸就预备着,准备你一吃下东西,它就马上涌出来帮助你消化食物。而现在你饮食一点规律也没有,什么时候吃不定点,胃酸行动起来就为难了,只好天天疲于应战。本来到午餐时间,胃酸就已经憋足劲想来助你一臂之力,可是左等右等也等不到食物来,已然到了午后三点,胃酸本来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睡一觉,结果发觉大量的食物突然涌了进来,不得不仓皇应战。时间一长,胃酸分泌的规律就全乱了,胃里没有食物时它也分泌,没食物可消化,就只有伤害自己的黏膜;而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大量的食物,胃一下子没办法组织那么多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它们会堆积在胃中造成腹胀不适,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消化不良"。

(2)暴饮暴食

刚才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暴饮暴食,我们如果好几餐只进少量食物,结果胃酸分泌过多,造成对碱性黏膜屏障的压力,再突然地大量进食,胃肠道无法一下子分泌出那么多的消化液来,又造成消化不良。

(3)食用难于消化的肉食和甜点

人类的胃肠道适应的是以植物类食物为主、少量肉食的杂食饮食结构,可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的饮食结构突发地改变:餐餐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吃得少,人体的消化道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盘转变过来,于是消化道出问题的人才会这么多。